心中有数,脚下有路。先有居民信息向上集中,才能有国民基础养老金的顶层设计、年度预算及其相关公共服务向下派送的运行机制,这直接挑战“多龙治水”、“信息孤岛”行政体制弊端。可见,养老金顶层设计将与国家行政体制发生博弈。
7.以社会保险活档案为核心
建设居民信息库
社会保险权益记录是政府和居民共同管理的居民档案,具有及时更新的优势。在过去20多年里欧美国家均以其为中心(如1985年美国建立国家社会保障总署,直接隶属总统办公室),建立多部门居民信息共享制度和市政府居民档案库,定期交流和更新居民信息,这是实行国民基础养老金的前提条件,以便做到人口统计准确、预算科学、防止冒领欺诈和“搭便车”。基于社会保障金保工程,统一设计国民基础养老金的操作流程、个人储蓄养老金的操作流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具备条件的省市开始实行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由此整合政府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8. 制定《养老金条例》
综上所述,诸多问题需要达成社会共识,从而走出“水草缠身”的困境,这是养老金顶层设计的外部条件。例如,国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如何界定,职工按照个人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属于“税”、“费”还是“储蓄”,如何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等。
法律的本质在于人们的认知、妥协和共识。中国亟待根据《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制定《养老金条例》,分别规范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养老储蓄制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缴费与税收政策、养老金支付以及养老金纠纷处理等事项。
综上所述,中国亟待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进行养老金结构调整和构建公共养老金服务体系,打造新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中国公民士气和社会凝聚力。第一步,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制定和颁布《养老金白皮书》,发动全民讨论,促进社会共识,完成顶层设计,进入试点阶段;第二步,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养老金结构调整,健全二元结构养老金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支付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一篇:养老金规划可以分步实施且有时间表